引言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宣佈,為拓寬香港上市制度而新訂的《上市規則》條文將於2018年4月30日生效。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說:「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香港交易所終於在今天推出了新的上市制度,迎來了香港資本市場激動人心的新時代。」他續說:「我們非常感謝市場各界對上市改革的廣泛參與,感謝你們的寶貴意見和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市場更加與時並進、更具競爭力,這一重大改革將讓香港成為孕育創新公司的搖籃。」 作為上市改革的一部分,聯交所在《主機板上市規則》(《上市規則》)新增三個章節並對現行《上市規則》條文作相應修訂,以(i)容許未能通過主機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ii)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及(iii)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管道。』 —香港交易所2018年4月28日新聞稿 消息一出即引起市場上極大的迴響。對於大部分企業家看來,此次對於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的條件放寬,無疑是上市的好時機。但實際上實行起來,又是否真的輕易闖關呢?這次ThinkTank有幸邀請到企業融資經驗豐富的黃立衝先生淺談企業在香港集資上市的狀況,讓讀者有更深刻的理解。

香港集資上市談何容易

很多企業家把IPO想像得太美好,希望借著股市籌集資金,令企業資本實力更強、使其處於競爭的優勢地位。但他們卻忽略了一點,香港上市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是一項相當昂貴的嘗試。香港股票市場固然規模龐大,但比起其他交易所,對上市的要求亦相對要嚴格,除比A股市場門檻要低 以外,要比其他市場高不少。以創業板公司的上市為例,公司必須有24個月從事「活躍業務記錄」,而且實際的最低市值不能少於四千六百萬港元。同時,主要股東的售股行為亦受到限制。正如Dennis所說,香港的上市成本很高。而且香港與不少的國際城市接軌,股票市場很容易因其他地方的 金融動盪而有所波及。況且,香港投資者較為現實主義,不會單純因為概念和想法而投資一個企業;這些投資者更注重當中如何獲利及回報。就以上種種因素來說,香港股市對於中小企業算不上是個理想的上市環境。那麼,到底甚麼企業或行業,才適合於香港進行上市呢? 上市新規出現後,香港市場的組合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包括美團、美圖、小米等公司都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這很大程度改善了香港股市全部由地產股、基建股、國企股、金融股主導市場的現狀。縱觀最近上市的新股,無一不是資本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可見在港股市場上市能被市場接受的首要條件是資本和規模。「除了規模大,一些企業如是『獨角獸』企 業(泛指成立不到十年,但其估值達10億美元以上,又未在股票市場上IPO的科技創業公司)、高估值行業、生物科技、工業機器人、教育、互聯網、符合投資風向的企業都很適合於香港上市。 但是香港投資者對未獲盈利的企業的謹慎心態也導致獨角獸企業上市後的表現明顯弱於市場,這一批獨角獸未來是否能最終獲得本地和機構投資者廣泛接納,取決於未來他們 是否大部分能成為騰訊,還是淪為上一輪科技熱潮中短暫劃過的一顆流星。」Dennis介紹道。

澳洲 — 穩定的股票市場成中小企集資好地方

當然,這並不代表中小企沒有上市的機會。相對於香港的大規模股票市場和相對高昂的專業機構費用和維護費用,澳洲這類小型市場更適合中小企上市。因為澳洲股市一向的特徵是偏安一隅,受其他股票市場的波動比較小,相對香港股票市場更穩定。而且,由於當地政府鼓勵長期的長線投資,上市公司受到惠及,投資者對於未能獲利企業的接納程度高於香港,市值/年交易額比率(流動性指標)亦較香港股市高。但「針無兩頭利」,有意在澳洲上市者,便需要留意當地股市的若干限制。如當地政府很保護本地市場和本土企業,要在當地上市,得在業務方面與當地有關聯。因此在澳洲擁有業務和業務在新加坡或者香港的小型新經濟企業,不妨考慮於澳洲上市。

給有意上市企業的話

對於有心上市的企業,Dennis給了以下的忠告︰「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上市的目的,經營上市公司與經營私營公司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遊戲規則,有時候懂得遊戲規則比單純拿出好的業績對股價表現更加重要。然後就是要懂得如何與投資人、股東、監管機構、金融市場周旋,令他們不斷參與投資和關注企業的發展過程。當然,資金亦非常重要,現金流動足才能經得起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