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的出現,對全世界消費資訊的模式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觀眾變得更有主導權,Screen time(螢幕時間)由電視、電腦轉變為手機,從過往被動的坐在電視前待Broadcast(播映),到在可移動裝置(OTT devices)上自行選擇看什麼,何時看,在哪看等等,彈性及自由度大增。

By Debra Tam

隨之而來,是碎片化的內容(Content Fragmentation) 。觀眾多了選擇權,品牌面對激烈競爭,要爭奪目標客群的注意力,挑戰重重;與此同時,在科技加持下,Marketing變得更多元活潑,機遇處處。以下三點,或許能助你想出新點子:

要有策略思維

今時今日的Content Marketing,不只是說Social Media,更是增加品牌滲透率的全盤策略。

根據品牌或產品的定位,分析目標客群,從而決定創作內容的方向、文案、設計。定好方向,便能將思維延伸至其他不同媒介的推廣工具,如微電影、系列作品、訪問、甚至SEO文章、Google Keywords等。

消費者主導

即使產品再完美, 消費者不為所動,你的努力便會付諸東流。不感興趣的理由,很多時是忽略了消費者的心理渴求:「想被娛樂」。消費者要的不是轟炸式宣傳,而是有質素、有價值、具吸引力的內容。

在香港,社交媒體做得非常出色的宜家家居IKEA,就是一個好例子。其Facebook帖文緊貼時事,亦有不少只有港人才懂的笑料,加上反應快,「抽水」帖文引起大眾共鳴,原本只和生活家居、新品推廣的話題,亦因為創意而變得富娛樂性。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想必是仿傚香港政府緊急提示的一則帖文。

當日香港政府首次向全港市民的手機發「緊急提示警報」,那突如其來、刺耳的聲響教市民緊張萬分,誤以為有地震、核事故等重大災難,原來只是一則簡單消息。對普通市民而言,實屬虛驚一場。香港IKEA極速惡搞事件,在Facebook專頁內發出「緊急減價提示」,圖文皆模仿政府警報通知,旋即收到超過三萬的正面回應。

從Branding的角度來看,IKEA團隊展現了品牌個性、幽默和創意,既捕捉到事件滑稽的一面,順勢自然的加插銷售內容,也滿足了大眾想被娛樂的心理,連平常不大留意品牌消息的潛在客戶群都紛紛轉發,強化品牌滲透率。

品牌願意花上心思創作,當然不只是博君一笑。更深層的意義是,憑創意、優質的內容,引起消費者注視和分享,提高Organic reach,擴大目標客戶群,讓觀眾從欣賞你的幽默,到喜歡你的品牌,甚至因此期待最新動態,變成忠實粉絲,這就是利用優質內容「吸粉」。

掌握說故事的技巧,融入品牌資訊

最好的宣傳,是透過精彩的Storytelling,讓人沉浸其中,看罷不知不覺對産品感興趣。吸引消費者主動關注,轉為收益。

以早前張敬軒首次執導的手機電影《前夫的愛》為例,驟眼看來,似乎宣傳作品,事實上,真正的Hero Product是「第一部可以拍攝電影級質素的Android手機」。為突出手機特點,劇本出自金牌編劇陳詠燊,事先預備了四個劇本,最後選出《前夫的愛》。由此可見,沒有好故事,只會浪費了宣傳機會。這齣少於6分鐘的手機電影,劇本時空設定在夜晚,側面反映手機黑夜亮攝、低光攝影的能力,以情節帶動近鏡、遠攝、穩定的動作拍攝,直接向觀眾展示多種高性能表現。不費一言一語刻意推銷,反令觀眾更受落,看畢整個以電影包裝的廣告。

在選擇繁多的時代,能讓觀眾主動看5分鐘的廣告,靠的還是穩打穩紮的高質內容。掌握說故事的技巧,恰當融入品牌資訊,是廣告成功的必要條件。

未來科技又會怎改變Marketing? 從廣告大師David Ogilvy五十年前所說的話,也許在未來仍能得到啟示: